南极

【游记】南极离我们有多远?

作者:极至团友李湛海   2017-03-07   0

      写在前面:也许,每个人都有一个出走远方的梦。2017年春节期间,来自河南洛阳的团友李先生也有这样一个梦想。这一次,他跟随极至旅行抵达了南极,并写下了见闻与感慨。南极,到底离我们有多远?也许,每一位去到南极、想去南极亦或是没有去南极的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吧。


南极离我们有多远

文/李湛海


      十年前,有一次在飞机上看到了一篇文章,讲述了一位去过地球三个极的女孩的故事。 所谓的三极就是南极、北极和地球的海拔最高点。她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就在那时我默默地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有生之年一定要到这三个极看看。2016年夏天我去了一趟青藏高原,完成了地球最高极点的梦想,2017年元月20日-2月11日,我完成了南极探险的梦想


图片



1. 南极的定义


       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是最晚被发现的大陆。


       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南极洲最早是推测出来的。200多年前,信奉对称的欧洲先贤在发现了北极之后就推测在地球的南端一定有一个南极洲,并给南极取了一个英文名为Antrarctica,源出希腊文anti(相反)加上Arctic(北极),意为“北极的对面”,即南极。 从18世纪开始大批的冒险家涌入地球的最南端来寻找这个星球上最后一片大陆,但是都无功而返,直到1820年 才被美国人正式发现。1911年10月18日,挪威人阿蒙森率领挪威探险队从鲸湾出发,乘坐狗拉的雪橇在冰原上经过了57天艰难的奔波,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了南极点。


图片


       南极洲被发现后,距离最近的阿根廷和智利都宣称对南极洲拥有主权,其他北欧的航海大国也纷纷加入争夺南极大陆的行列。为了表达自己对南极洲的主权,南美各国、欧美发达国家以及当时的苏联纷纷以科学研究为名在南极洲设立考察站,二战期间英国甚至在南极半岛设立一个情报机构。


       直到1959年12月1日由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智利等12国签署南极保护条约,要求南极洲永远继续专用于和平目的和不成为国际纠纷的场所或对象,约束各国在南极大陆上的活动,确保各国对南极洲的尊重。该条约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及核爆炸和处理放射物,冻结目前领土所有权的主张。


       协约规定,南极洲是指南纬60°以南的所有地区,包括冰架,总面积约5,200万平方公里。与我们中学地理所讲述的“南纬66.5度为南极圈,南极圈内为南极洲”的定义是有所不同。


       在众多南极科考站里,俄罗斯东方站是最靠近南极点的一个考察站,地理坐标为南纬78度28分,东经106度48分,建于1957年,1983年7月21日实测最低温度为-89.2摄氏度,被称为南极的”寒极”。


图片


        1983年中国加入《南极条约》。1984年6月,中国成立了第一支南极考察队。1985年2月,中国在南极洲乔治岛上建立了中国南极长城考察站,同年10月7日中国又获得《南极条约》协商国资格。至今为止全球已有52个国家加入此条约,《南极条约》为保护南极大陆启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极大陆终年积雪覆盖,最深的积雪可厚达几千米。在重力的作用下,下层积雪被挤压成冰,冰层因每年下雪量的大小不同及空气灰尘形成类似像年轮一样的痕迹。


       南极大陆气温常年零下所以冰雪不会融化但是却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高海拔向海平面移动,最终在海平面剥落形成冰山。冰山大小形态不同,最大的冰山几百公里长,面积可比一个小国,存留时间最长的冰山已经在海上漂浮10年之久,还将继续漂浮多久无人知晓。


图片

     (以上所有知识都是在船上听讲座学习来的,现学现卖)


被冰雪覆盖着的南极大陆,即使是夏天室外温度也是-5度左右,积雪常年不化。


图片

巨大的桌状冰山


图片
图片
图片

形状各异的冰山,水面之上的部分只是整座冰山的1/5~1/8


图片

在冰山上落着一只水鸟


图片

一只企鹅站在一座巨大冰山,不知是迷路了还是想静静


图片

我们游船停在了两座冰山的中间


图片

冰山的旁边就是我们可以乘坐112位游客的游轮


       南极大陆的很多山峰、岛屿、海湾基本都是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的,其中没有看到中国人的名字。从这个侧面也能很清晰地看到,南极大陆发现的这100年间是中国最最悲催的岁月。


       我们本次南极探险主要在南极半岛附近活动,到达的最南纬度为65度10分。本次船上总航程为3631海里(6725公里),时间12天11晚。


2. 南极生物


       南极生态十分脆弱,南极公约规定了严格的制度要求来保护这个脆弱的生态系统以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比如每一个准备登陆的人员,其所携带的物品在登陆之前必须进行微生物检测,并用吸尘器将其从内到外地吸一遍,以防游客不慎将动植物的种子或虫卵带入南极。


       登陆时要求穿船上配发的登陆靴,并且在每次登陆之前先消毒后上岸。每次登陆后返回前,我们必须清洗登陆靴、消毒后方可上船。公约还要求任何人不得伤害野生动物,也不能够带走南极的任何物品,哪怕是一块小石头。一位探险队员在南极大陆发现了几只蚂蚁,立刻拍照片和视频上报,经专家鉴定此昆虫是南极特有的一种昆虫,虚惊了一场。


企鹅


       在南极我们见到最多的动物是企鹅。在自然界中共有8种企鹅,此次行程中我们见到了4种,分别是帽带企鹅、金图企鹅、阿德利企鹅以及麦哲伦企鹅。


图片
帽带企鹅


图片

金图企鹅



图片
在跳探戈的阿德利企鹅

图片
换毛中的阿德利企鹅幼稚像一个嬉皮士。


图片

企鹅十分不讲卫生,随地大小便,企鹅所在的小岛如同一个巨大的养鸡场,巢中企鹅个个都污秽满身臭气熏天。


图片

那些从海里刚刚上岸的企鹅,浑身光亮洁净,是摄影者和游人喜爱的对象。


图片


企鹅的喂食与其他鸟类有所不同,在企鹅的食管内有一个存留食物的囊,吃饱之后的企鹅爸爸妈妈会将食物吐给企鹅宝宝。


图片


       不想喂食的企鹅妈妈被饥肠辘辘的孩子追赶得到处乱跑。如果有两个宝宝,企鹅在喂食的时候通常并不是照顾弱小的,而会青睐身体强壮的那个,甚至将弱小宝宝逐出家门以保证强壮的孩子能够生存下来。这种现象在鸟类育儿习性中非常多见。


图片


       如果企鹅宝宝不幸遇难,金图企鹅会再下一个蛋来孵化。但是这些蛋即使能够孵化成幼崽,多数也很难在冬天来临之前完成换毛。没有换毛的幼崽是不能够下海捕食的,在冬天来临的时候它们只能被冻死饿死。


图片


       企鹅在陆地上总是摇摇晃晃地走着,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但在水里却如同鱼儿一般灵活敏捷。


       企鹅的背黑腹白是进化来的保护色。企鹅在水中时它的天敌从下向上看时,其腹部的白色和天的颜色一样,而天敌俯视它时其背部的黑色又和海洋的颜色一样。


       企鹅群居,以磷虾和小鱼为食。看似乖巧其实并不善良,经常相互争斗、互不谦让,甚至会凶狠地将误入其身旁的小企鹅啄死。荒凉的南极没有植被,企鹅无法用树枝筑巢而改用小石子砌巢。砌巢用的小石子也是稀罕货,企鹅们会经常趁别的企鹅不留意时偷别人巢穴里的石子据为己有并因此发生口角或争斗。


       企鹅的天敌主要是豹海豹和贼鸥。豹海豹在海里捕食企鹅而贼鸥则偷食企鹅蛋或抢食小企鹅。我们亲眼目睹了这些血腥的场面,听着失去孩子的企鹅妈妈无助的哀嚎、望着落入豹海豹口中的企鹅绝望的眼神,很多同行的伙伴都掉下了眼泪。无奈,这就是自然法则。


图片

豹海豹经常在水中捕食企鹅。


图片

图片血腥的场面


图片

豹海豹口中这只企鹅绝望的眼神让人无法遗忘


图片一只贼鸥正在攻击阿德利企鹅的幼仔→


图片

→企鹅妈妈用锐利的喙反击贼鸥的偷袭


海豹


其实除了豹海豹吃企鹅以外,其他海豹都是以磷虾和小鱼为食物,所以它们和企鹅可以和平共处。


图片
企鹅与毛海豹和平相处

图片

一只刚上岸的帽带企鹅与毛海豹用眼神交流者各自内心的感受


图片
躺着海岸上酣睡的毛海豹,嘴角漏出的一丝微笑被摄影师捕捉

图片

毛海豹因其个头较小,也称作海狗,是南极特有物种,图中一对毛海豹正在撕咬嬉戏


图片

图片

我拍到了一张海豹流鼻涕后被冻结的照片很是有趣


图片

上图是几只躺在浮冰上休息的食蟹海豹,食蟹海豹其实并不吃螃蟹。


图片

凶猛的豹海豹


图片

这只毛海豹虽然嘴巴张得很大,但只是在打哈欠



       鲸是地球上现存最大的动物,其活动范围可从南极到达北极,虽然它有一定的活动规律,但遇到它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得有点运气才行。幸运的是我们多次与鲸相遇,而且有几次它们就出现在我们冲锋艇的旁边,着实让大家心跳了一把。


图片
图片
图片

座头鲸


图片

小须鲸


图片

图片

鲸的背鳍和远处雪山的形状非常相似


海鸟


       在南极我们还看到了各种海鸟,如各种信天翁、海鸥、南极独有的南极燕和蓝眼鸬鹚、声名狼藉的贼欧、专吃企鹅粪便和腐肉的白鞘嘴鸥等等。


图片
贼鸥


图片

灰背信天翁


图片

蓝眼鸬鹚


图片

灰背信天翁夫妇和他们的幼崽


图片

白鞘嘴鸥经常以腐肉为食,其喙锐利如刀且四周没有羽毛以减少污物附着。


       有一种叫做北极燕鸥的候鸟,生活在北极附近地区,每年从其北极的繁殖区南迁至南极洲附近的海洋,之后再北迁回繁殖区,一年一趟,全部行程达40000多公里,这是已知的动物中迁徙路线最长的。只可惜这次在南极没有见到它们。


3. 路途遥远


       我们这次去南极的路线是这样的:先飞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然后再飞到阿根廷最南端的港口乌斯怀亚,从乌斯怀亚乘船去南极。


我们一家三口20日早晨7点起床从洛阳出发,

  • 洛阳✈️北京,飞行时间2小时,800公里,在北京转机12小时

  • 北京✈️迪拜,飞行时间8小时,6750公里,在迪拜转机4小时

  • 迪拜✈️里约,飞行14小时40分钟,11884公里,经停里2小时不下飞机,

  • 里约✈️布宜诺斯艾利斯,飞行3小时20分钟,1996公里

总耗时48小时,飞行21420公里,到达我的对跖点、也是第一目的地——布宜诺斯艾利斯。


科普知识——对跖点


对跖点是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

二者的经度相差180°;纬度值相等,而南北半球相反。

对跖点的特点:

1、对跖点的地方时相差12小时。 

2、对跖点的季节相反。 

3、对跖点距离20000千米


图片


       解释一下。一个人站在地球上拿一根针垂直地面向下捅,这根针经过地心之后会从地球的另一端出来,出来的那个点就是你所在位置的对跖点。比如南极和北极互为对跖点,河南省的对跖点就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南部200公里的一个区域。理论上来讲对跖点是一个人在地球上能够到达的最远的地方。对于我来讲,到达了阿根廷就意味着此次行程将成为我今生最远的旅程,无法超越。


       地球最南的小镇来到乌斯怀亚。当你和自己的家人携手站在这里之时,心中会陡然升起一只情怀,这种情怀很难言表,或许是征服地球的骄傲,或许是兑现“带你走到海角天涯”承诺后的幸福,也或者是行万里路后的心灵的释然.........港湾里停泊着很多去往世界各地的船只,我们的海洋之神号已经停泊在那里。南极之旅即将启程,我们的路还没有走完,还有更精彩的人生在等着我们...


4. 船上的日子


      在准备去南极的过程中,我最期待的除了南极风光以外就是在船上的日子。


      之前我坐过的最大的船就是穿梭于琼州海峡的轮渡,除此之外我坐过的船基本都很小。我想象着茫茫海上一艘大船,自己独坐甲板,一杯咖啡一本书一把躺椅一个下午,看云卷云舒日出日落,看海阔鱼跃天高鸟飞,让思绪随海风飞扬,让心情随海浪舒展,是何等惬意何等享受!我想象着和家人一起凭栏远眺指点江山,任凭海风吹乱头发,感知阳光抚摸脸颊,与鱼儿相伴与海鸟同行,牵子之手共闯天涯,是何等幸福何等浪漫。用我儿子的话就是,“想想都觉得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但上了船之后才知道,要想实现这一切,你可千万别晕船!


       乌斯怀亚和南极洲之间有一个名曰德雷克的海峡,是通往南极的必经之路。这里是著名的西风带,西风常年不歇。海浪小则4~5米,大浪可达十几米甚至更大。有团友担心摔下床来,睡觉时握着床边的桌腿。房间里的椅子、家具左右横飞,船上的服务员边整理房间边吐。听得我浑身直起鸡皮疙瘩。


图片


       船进入西风带的时候,广播里通知让大家到服务台领取晕船药、关门的时候不能手扶门框、走路的时候一只手必须拉着扶手、出门不能穿露脚趾头的拖鞋等等,我观察到会议室和餐厅里的桌子和椅子全部都用链子固定在地板上,走廊里的扶手上每隔一两米就会放置一个垃圾袋备用!我知道是时候了……


       然而,我们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出发和返回两过西风带都风平浪静,最大的浪也只有4米!船长说很少见到过如此好的天气!轮船在平静的大海上高速前进,只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就渡过了德雷克海峡,比预计时间提前了一天!


       尽管如此,对于我们这些没有坐过船的人来说还是有些不适应,太太和儿子吃了船上发的晕船药后昏昏地睡了一整天。我出发的时候按要求吃了晕船药,除了困以外没有其他的不适,返回的时候没有按要求吃药,在太太和孩子都睡觉的时候跑到酒吧去整理照片,谁知道一看电脑立刻头晕目眩赶紧躺到床上去了,连包饺子的活动也没有参加。


南极日出日落


       2月初南极处于夏季,室外温度摄氏0度左右,轮船航行的时候甲板上是不太适合躺在椅子上看书的,但是坐在4楼酒吧的沙发里可以边听着音乐边看着书,还可以透过玻璃窗看到大海,虽与想象中的场景略有不同,但意境也还不错。在船上的日子里晴天不多,但是日出日落还是可以看到的。


图片


元月30日早晨,定了闹钟4点起床看日出。上图为太阳出来前的雪山。


图片


伴随着太阳的慢慢升起,西侧雪山的顶端出现了一抹红色,刚开始很淡不容易察觉。


图片


随后,红色逐渐变成了黄色而且越来越亮,一会儿的功夫“日照金山”出现在里我的面前。这偶得的美景着实让我兴奋了很久。


图片


在船上看落日也是我的一大嗜好。南极的太阳差不多要到9点半以后才会落下去。随着太阳一点点下降,天空会变得越来越红。


图片


就在太阳即将全部沉入海底的时候,天空的颜色逐渐由单一的红色逐渐变得丰富起来。


图片
图片


随着太阳的远去,整个海面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仿佛置身梦幻世界之中!


南极探险


       事实上,我们南极的活动不能叫做旅游而应该叫做探险。


       在南极我们没有固定的旅游景点和设计好的旅游线路,极至旅行社给我们的出团通知书上南极的十二天也是一个空白。我们每天的活动都是探险队根据实际的天气和时间进行调整的,比如我们在德雷克海峡节省了一天时间,他们就多给我安排了一次登陆,比如他们安排我们晚饭前巡游,是因为他们发现了大批食蟹海豹集结在浮冰上休息,而这些家伙会在太阳落下去之后躲到海里面。探险队知道什么样的气候适合登陆、在哪里可以看到企鹅、什么时候出现鲸鱼的几率最高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南极探险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探险队是否专业。


       我们在每天晚饭前都会开会回顾当日见闻,讲解相关知识点,比如今天见到了什么动物、它们的习性是什么,今天见到什么地质奇观、它形成的机制什么。我在第一篇中所写得那些知识都是在每日回顾中学来的。开会的第二个重要内容就是计划第二日的活动安排,通常我们会有A、B两个方案,有时也会有三个方案,探险队会根据实际的天气、气温、风向等因素决定执行那个方案。


图片


       这就是我们探险队的队长,我们此次南极的所有活动都是他设计的。十几年前他曾在法国南极科考站获得了最早的基地经验并在南极内陆科考站越冬。作为工程师,他进行臭氧层的厚度测量和紫外线辐射强度测量的同时还是一位摄影家,拍摄过多部企鹅的纪录片和故事片。


5e64175f85610eeb60d8a9ce3ce37bd4.jpg


        这位给儿子讲解飞鸟的家伙也是一位探险队员。他是一位园艺家并为荷兰皇室工作了 15 年,拥有自己的园林公司。因为热爱各种鸟类,从 30 岁时开始带领私人旅行团前往各个大陆最好的观鸟点,在各种探险船上兼职做观鸟员并随不同的船只抵达北极、南极等地。


图片


       这张照片的作者叫安东尼,他在剑桥大学读过动物学,现在的专业是自然摄影,他的图片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过,同时他还是一位雕塑家他为伦敦自然史博物馆、阿姆斯特丹国王动物园和其他机构设计过铜像。据说现在流通的英镑硬币中有一枚是他设计的.....


       我们的这个探险队由12人组成,他们个个都是顶尖高手,身怀绝技却不张扬,坚持原则又平易近人。他们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生活着,内心充实、快乐。


登陆半月岛


       元月27日(除夕),1月27日下午登陆半月岛。


       这是一个2公里长的半月形小岛,位于利文斯顿岛附近的如画般美丽雪山和冰川之间。东侧是阿根廷科考基站,西侧有大量帽带企鹅在此筑巢。


图片

初次登陆,一家三口合影留念。


图片

在半月岛上有一艘很久以前探险者或捕鲸者留下的旧船。太太准备照片的时候一只帽带企鹅只顾自的走过。


图片

躺着海边休息的帽带企鹅眼睛眯成一条缝


图片

儿子很想拿一块南极的石头作纪念,但是思想斗争了很久还是没拿


登陆米克尔森港


       1月28日上午登陆米克尔森港。阿根廷的一个科考站就设在这个南极特别保护区,该科考站建于1977年建立,一年当中只有部分时间有人驻守。


图片

儿子在雪地里找到了一枚被贼鸥吃空了的企鹅蛋


巡游谢尔瓦湾


       1月28日下午,橡皮艇巡游谢尔瓦湾。谢尔瓦湾的背面是一座巨大的冰川面,不时冰裂而滑落到海湾里。


图片
图片

eba807c6b92ca8b14d35aeb6850bb1a0.jpg

这里是南极半岛有名的浮冰广场


登陆纳克港


       1月29日上午登陆纳克港,这是我们第一次踏上南极大陆!


图片

a892a20d3ec76a39daa4085ec64d958b.jpg

图片

南极一跃成经典


4d7c73a730bb858f60be60132884b5c6.jpg

我和儿子在南极的雪山之巅挥舞着五星红旗


图片

我坐在南极的雪地上,时而用相机记录周边兴奋的人们,时而静静地坐着,用心和大自然进行着交流


登陆智利站


元月29日下午我们登陆智利站,这是我们第二次登上南极大陆。


图片

图片

太太在智利站的导向牌子前留念


       1月29日晚上露营容岛。这是船上组织的一次在南极大陆露营的活动。看了下面的图片就知道他们是怎么露营的了。我没有参加露营,我怕睡不着。


图片
图片
图片

自己在雪地里挖一个方形的坑。然后放上睡袋。在南极冰天雪地里露营的滋味,只有试了才知道。


登陆库佛维尔岛


1 月30 日上午登陆库佛维尔岛。


图片


       库佛维岛位于埃罗拉水道,它是由比利时探险家格拉什于1897-99年发现的。这里有已知最大的金图企鹅群(9600多对)。


图片


       据说一万只企鹅中会有一只变异的白企鹅。这种白企鹅不是白化病,仅仅是一种变异。这只白色的明星企鹅是只母企鹅,她不仅没有受到同伴的排斥,而且还生养了一个正常颜色的孩子。


巡游利马水道


       1月30日下午巡游利马水道,南纬65°04′西经64°02′。


       利马水道长11公里,宽1.6公里,从瑞纳角起到科努角(Cape Cloos)止,并把布福岛从南极大陆分离出来。最窄处800米,两边是超过300米的山峰。1873年由德国捕鲸船的船长多门的探险队发现。1898年,比利时探险家杰拉克是第一个通航的人,他以发现刚果的比利时探险家利马命名这个水道。


登陆朱格拉角&洛克港


       1月31日上午登陆朱格拉角登陆洛克港(就是前文说过的那个英国站)南纬64°49′西经63°30′。


图片


       这座旧的英国南极勘测站内有一个很棒的博物馆,其中的一间是邮局,可买到邮票,明信片和其他纪念品。在这里寄出的明信片,估计要两三个月才能收到。


图片

我在英国站的书房里写明信片


图片

儿子在往英国站的邮筒里投放明信片


图片

在这里有一个被重组好的鲸骨架,静静地躺着海滩上。多年前这里曾经是捕鲸者的底盘


图片

鲸鱼的一节椎骨将近1米高


图片

儿子近1.8米的身高和鲸鱼的肋骨相比差了很远,你知道鲸鱼有多大了吧!


c4cb3f32ec74ca51b5525943cf42a885.jpg

南极的苔藓,只有在夏天的时间才会生长


图片

大块的浮冰在我们登陆的海湾里漂移着。


图片
在岛上我们看到了南极特有的蓝眼鸬鹚。


挑战极地跳水


      1月31日中午挑战极地跳水!


       我本人对冷刺激过敏,曾经有一次在十几度的水里游泳,几分钟后浑身上下起了无数的红疙瘩,同时伴胸闷恶心。所以对于南极跳水我是有心理负担的,但是不参加又觉得心里痒痒。最终在儿子的陪伴下鼓足勇气一头扎进了0度的海水里。为了害怕眼镜丢失,探险队员不让我们戴眼镜跳水,我是闭着眼睛跳入水中的。


图片


       入水后我奋力扒了两下,估计是入水太深,头竟然没有漏出水面,心中一下子慌乱起来,急忙再次手脚并用地划了几下头才露了出来。这时的感觉就像是有万根银针刺入皮肤一般,浑身上下针刺般痛,更严重的是冻得蛋蛋生疼生疼的,我大声地叫着向船边游去。就这样在大家的鼓掌和哄笑声中,我完成了一次自己的极地挑战。上船几分钟之后我觉得浑身发热,没有半点冷的感觉,只是淡淡的疼痛持续了半天之久。


登陆昂那港


1 月31 日下午登陆昂那港,第三次登上南极大陆。


图片
图片当天下午冲锋艇巡游收获满满,看到了多条鲸鱼在我们四周游曳。


图片

同行的团友马大哥是个摄影高手,我的文章中很多照片都是出自他之手。这一张阳光下鲸鱼的呼吸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


图片

图片

在晚饭前的巡游里我们看到了成群的食蟹海豹躺着浮冰上休息


图片

1 月31 日傍晚船上组织了盛大的烧烤晚会


海祖岩


2 月1日清晨海祖岩。


图片


       主岛高于海平面约25米,山顶荒芜且布满岩石,小岛南边的海滩更是遍布鹅卵石。帽带企鹅、蓝眼鸬鹚和黑背鸥是常栖息的,南极灰贼鸥也是这里的常住客。这个地方受保护,对于游客活动范围有所限制。当天下午的巡游,我们欣赏了形态各异的冰山和南极独有的地理特貌。


ef6999f000c4a60bf414a9694d88dd61.jpg

8c4e06d18eac0d6f7f2029610ffea470.jpg

冰川上的文理像树的年轮一样说明了此处冰川的年龄


       2 月2日清晨,甲板巡游南极海峡——The Antarctic Sound 。在这个威德尔海里的巨型平顶冰山是由威德尔海中旋转的海流带过来的。同样,这里也被探险队称作为“冰山长廊”,有着大大小小的平顶冰山。通常这个48公里长的海峡是难以穿越的,它有着最壮观的冰山排列。这里还是阿德利企鹅高度集中的地方。


图片


       轮船旁边的这座冰山足有几公里长,由于体积巨大已经在此搁浅多时。所以我们的船才敢如此靠近它并开船绕冰山转了一圈。


图片


探访阿德利企鹅


       2月2日上午我们再次登陆。阿德利、金图、帽带混居于这座岛上。所在位置没有任何遮护,一般较难成功登陆。


图片
图片
图片

就是在这里我们目睹了豹海豹捕食企鹅的血腥场面。


图片


胜利返航


        2 月2日晚上我们开始返航,一路风平浪静。利用返航的时间,我们参观了船长的驾驶舱,还在船舷上看到了麦哲伦企鹅,只是离得太远相机拍不清楚,就不给大家上照片了。探险队员告诉我们,在比格尔水道有可能看到海豚,我站在甲板上期待了很久海豚终未露面。


图片图片


抵达合恩角


       2月4日上午我们到达南美洲最南的地方——合恩角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南极之旅结束了。下图远处的小山就是著名的合恩角。


图片


       2月5日我们船又重新停泊在了乌斯怀亚港口。我们下船之后将继续下一阶段的旅游,而海洋之神号又将载着下一批游客重返南极。让我们再欣赏一下和我们朝夕相处十几天的海洋之神号吧。


图片


再见,南极


       到了说再见的时候,大家难免会有些依依不舍。其实,我知道我们依依不舍的不是这艘船,而是这艘船上的每一个人!在船上,除了探险队以外还有很多为我们服务的朋友,比如驾驶船只的船长、大副等船员,为我们提供吃住的酒店管理人员等等。没有他们辛苦的付出同样没有办法如此圆满地完成我们的南极探险之旅。


       在船上的日子里,每天早晨到了起床的时间,广播喇叭就会传出温柔的声音“good morning!”。开饭前总能听到餐厅经理亲切的中文“大家好,开饭啦,谢谢你!”,每次登陆返回时服务生都会送上一个热毛巾和一杯热气腾腾的饮料,进入餐厅迎接你的永远是一张张开心的笑脸。我们的客房服务生总是趁我们不在房间的时候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会贴心地在枕头上放一块巧克力糖。餐厅里我们这个餐台的男服务生是菲律宾人,41岁,有两个孩子,常年在船上工作,每年回家两次,每次只有6个星期。


图片


       服务生的工作平凡而且辛苦,可是你每天都能看到他愉快的笑容,而且能感受到他的笑不是职业的笑、也不是强装出来的笑,而是发自内心的能够感染人的笑。他会记住他服务过的客人的喜好并且在落座之后迅速给你提供。当知道了我的名字之后,每次见到我都能亲切地叫出我的名字。我每次喊他的时候他总是满脸笑容的来到你的面前。我告诉他我们都很喜欢他,他开心极了。我问为什么看起来他只有30多岁?他笑着跟我说凡事总想积极的一面即可。


图片


       我想,如果说探险队员是因为热爱自己的工作而快乐的话,那么这些服务生则是因为心里平静而快乐地工作。和快乐的人在一起,我们不由得被他们感染得快乐起来了,也许这才是大家不愿分手的真正原因吧。


5. 极至国际旅行社


       旅行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可以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可以见到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所以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中国人十分喜爱旅行。但是遗憾的是很多时候我们的旅行体验非常之差,我们的旅游经常是“上车睡觉下车看庙”、常常不得不面对难以下咽的团餐、经常被强迫购物甚至被导游打骂等等。


       但是,在本次旅行的23天里,我没有听到过任何一次对于极至旅行社的抱怨,很多团友是跟着极至去了北极之后又跟着极致来南极的,还有好几个团友南极旅行没有结束就相约一起跟着极至再去北极了。他们说极至旅行社对于极地探险旅行非常专业!


极至领队


下面是本次南极探险的三个领队的介绍:


图片
      袁茹,专业领队,登陆南极14次、北极13次,其中4次到达北极点。在本次南极的探险中,除了出任领队照顾33名团友的生活起居以为,还作为探险队员参加探险路线、登陆地点的规划和制定,同时还担纲探险队的中文翻译、摄影师。她就是我在第一篇游记中提到的那位到过地球三个极的女孩!


图片
       李震宇,专业领队,摄影师,探险队员,连续15次登陆南极,常年参与极地探险,有着丰富的航海经验。本次南极探险所有的资料都是由他翻译成中文的。


图片
       詹丽虹,极至领队,做事认真细致、满脸笑容的90后美女


极至水准


       举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专业与否对于南极探险有多重要了。


       就比如,我们为什么要选择乘坐这艘海洋之神号邮轮吧。袁茹领队说,选择这个稍微小一点的邮轮是她考察了很久才定下来的。因为我们在南极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南极半岛周围的小海湾,如果船太大的话,小海湾进不去,就只能停泊在离岸较远的地带,这样就会增加登陆的距离、难度和摆渡时间。


       另外,南极公约限制每次登陆的人数,船只大载人多,就必须分批次登陆,会大大消耗登陆时间。这艘船上有十二个橡皮冲锋艇,船上所有乘客可以同时下海,大的岛屿可以同时登陆,小岛则一半登陆一半冲锋艇巡游,十分快捷方便。由于有了极至领队们的专业选择才有了本次南极之旅登陆10次、巡游10次的结果。


       除了专业之外,我体会更多的是他们做事的用心!


       他们知道很多团友吃不过惯船上的西餐,悄悄从国内带来了辣椒酱和榨菜;他们提前在家里购买了贴画背了3万公里带到南极的船上,就为了让我们在船上过除夕的时候多一些过年的气氛;除夕夜一个团友喝酒喝多了,他们轮流陪着他聊天直到凌晨,而第二天早上6、7点他们还要起床工作;大年初一,他们给每一位团友发了一个百元红包,所有的团友都高兴得像个孩子一般....


图片

除夕夜,我们一家三口在船上贴领队带来的年画,庆祝新年


图片

大年初一我们意外地收到了极至领队发的百元大红包,幸福地相互炫耀!


图片

图片

为了缓解过西风带的寂寞,极至的领队们安排不晕船的团友包饺子。包饺子活动引起了老外们极大的兴趣,结果包饺子活动最后变成的国际大派对!老外们跟团友学揉面和擀饺子皮,大家都很开心。


极至住宿


      除了在船上的日子以外,我们在阿根廷、巴西的行程极至的领队们也安排得非常好。


       比如住宿,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我们住的是希尔顿酒店,在伊瓜苏瀑布住的是喜来登酒店。在卡拉法特小镇住的酒店虽然不是世界知名品牌,但也是当地最好、最有情调的。在里约住的酒店位于富人区,隔着玻璃窗就能看到大海..... 值得一提的是,在里约的时候,袁茹领队为我们多订了一天的房间,仅仅是为了让团友们能够在上飞机前洗个澡有个稍事歇息的场所!


图片
图片


       在乌斯怀亚住的是世界排名前100名的乌斯怀亚阿拉酷度假酒店。阿拉酷度假酒店位于半山腰上,透过酒店的玻璃窗就可以俯瞰乌斯怀亚海港。酒店的温泉池设在露天的阳台上,游客可以边泡温泉边欣赏落日奇观。

图片


       位于伊瓜苏瀑布瀑布公园内的喜来登酒店设施齐全,景色迷人,重要的是可以步行走到瀑布跟前,十分方便。


图片


       登上里约住的酒店顶楼,可以俯瞰里约最漂亮的海滩


极至美食


图片


       我们在阿根廷和巴西,除了在宾馆就餐之外,几乎所有吃饭的地方都是当地最好、最有特色的餐馆。比如在乌斯怀亚,领队安排我们吃了当地著名的蜘蛛蟹。

图片


       比如到里约的这家烤肉店之后,团友们才知道了什么才是正宗的巴西烤肉。
 

       诚然,极至旅行社组织的是一个高端团。但是众所周知,高端团是最难服务的,只有真心地付出才有可能赢得大家的认可,极至做到了。旅途是辛苦的,23天来回6万多公里只为亲眼目睹南极的风采,我来了,而且无怨无悔。相聚是短暂的,33个团友从全国的四面八方飞到乌斯怀亚然后同船共渡,这是千年修来的缘份,我会把它珍藏于心。谢谢极至帮我完成了一个人生梦想,谢谢大师们的照片,谢谢上天赐给我们无可替代的南极!


       旅行结束了,生活的旅程还在继续,诗和远方在问我,下一个目的在何方.....


图片

 作者一家三口与驻守南极的智利空军和智利海军的合照


(本文除知识资料图片外,全部照片均为极至2017南极新春团的团友及领队提供)


       本文作者李湛海先生,为极至旅行2017年南极南美新春团团友。十年前,李先生读到的文章中的那位挑战地球“三极”的女孩,正是极至旅行的金牌领队袁茹女士。十年梦想一跃成真,2017年1月极至旅行再同您缘分续航,一同前往南极,一同进行了11次难忘的登陆。感谢您的精彩分享,极至祝您和家人身体健康,平安快乐!

tags: 南极
16 Years

Experienced

16年极地探险、高端旅行经验

专业团队

Professional

资深极地专家

100+

Global

超过100个国家与地区的产品

用心服务

Service

贴心照顾旅行生活的每个细节